首页-鼎汇-鼎汇平台-鼎汇注册
鼎汇平台报道:
科技部会同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“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”(AI for Science)专项部署工作,布局“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”前沿科技研发体系。
从华为盘古系列AI大模型,到OpenAI宣布ChatGPT支持第三方插件接入,近一周以来,人工智能板块话题不断,资本市场再度掀起对人工智能的关注热潮。业内人士认为,这释放了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加速的信号,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逐渐成熟,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,市场需求逐渐增加,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将进一步快速发展。
近年来,相关政策不断推出和完善,利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。例如,2017年7月份国务院发布的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明确提出,“必须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应用,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,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”;2022年8月份,科技部发布《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》,强调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,打造形成一批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标杆型示范应用场景。
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最新数据,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80亿元,同比增长18%。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从商业化角度出发,人工智能产业是高度资金密集型产业,一般会在医疗、金融科技等资金需求旺盛的领域率先应用,再向其他领域扩展,从而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,并完成应用实践。
若给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列出一张“时间表”,有业内人士认为,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径可以分为:技术研究阶段、技术应用阶段和产业化阶段。目前,人工智能已经进入技术应用阶段,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的应用,产业化阶段将是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的阶段。
从产业基础层来看,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、研究所所长陈雳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基础技术层面是人工智能实现的前提,包括了大数据管理与云计算能力等。
大模型、巨量模型是近年来的前沿研究热点,逐渐为产业打开一个更加明晰的发展窗口。“预计这些技术短期内能够在语音识别、图像识别等领域取得较大进展,并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好的支撑。”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于晓明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。